思考可思之事
2025年的两大全球威胁:气候崩溃与核灾难
。【加德满都尼泊尔时报/INPS日本=坎达·迪克西特】
尽管各国积累了巨大的核武库,但根据支持者的说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威慑政策能够奏效的原因之一,是无法想象的全面核战。
然而,随着乌克兰和西亚战斗看似无望结束、美国与俄罗斯及中国之间的新冷战,以及不稳定的美国总统的再度上台,都使得2025年及以后的核冲突成为一种可想象的现实。
俄罗斯曾多次威胁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并且上个月对第聂伯若(Dnipro)发射了一枚新的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此外,它还将一颗新型原型卫星(prototype satellite) 送入轨道,这颗卫星能够通过在太空中引发核爆炸来摧毁其他卫星。
据报道,唐纳德·特朗普和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曾讨论过联手攻击伊朗核设施的计划。朝鲜则一直在测试其核弹头的远程导弹。印巴两国之间的核武对峙依然紧张。
这些危险再加上气候崩溃的迹象愈发明显,极端天气、创纪录的高温,以及极地冰帽和喜马拉雅冰川的迅速融化。
《原子科学家公报》的卡梅伦·维加写道:“核武器可能带来的世界终结潜力,笼罩着全球人民。气候变迁是一场移动较慢的灾难,但它公然威胁着每一个社区。”
今年1月,该公报的末日钟被从距离午夜100秒,重新设置为距离午夜仅90秒,因为“不祥的趋势持续将世界引向全球灾难”。自1947年以来,末日钟的指针已经调整过25次,并且很可能在2025年之前再度提前,甚至缩短至不到一分钟。
气候崩溃和核战争都源自人类活动,然而,一者虽然在加热地球,另一者的爆炸烟尘却会冷却地球。前后两者的威胁是密不可分的。
即使是战场上战术性使用核武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气候引发的灾难、农作物失调、水资源短缺、大规模移民及随之而来的社会政治动荡,都可能引发核战争。更不必说核辐射落尘对土地、水源和海洋的长期影响。
反核活动者现在挑战基于核威慑的安全规范,并推动禁止核武器。在去年12月于纽约举行的《禁止核武器条约》会议上,与会成员宣称,核武拥有国及其盟友所采用的威慑政策,是一种对人类安全的威胁,也是裁减核武的障碍。
罗格斯大学的研究最近预测,即便只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周核战交火,也会导致全球食物系统崩溃,并使20亿人死于饥饿。风向会将辐射落尘带到喜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污染滋养亚洲主要河流的冰川。
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全面核战争将引发一场持续15年以上的核冬天,该研究显示,这将引发一场全球饥荒,导致50亿人死亡。
会议中指出,威慑是一场未经证明的赌博,且其本身建立在使用核武器的隐性威胁之上,这等同于在与核毁灭赌命。
“威慑是不可接受的。”国际废除核武运动(ICAN)代表梅丽莎·帕克如此表示。“它基于威胁核战争,这将立刻杀死数百万人,并引发核冬天和大规模饥荒,导致数十亿人死亡。”
ICAN于2017年因核武器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推动《禁止核武器条约》,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距离第一次在日内瓦举行的核不扩散条约(NPT)草案讨论已经过去50年。NPT于1970年生效,拥有191个缔约国,并对裁军和不扩散设有强制性义务。
然而,这些承诺如今面临新冷战与全球紧张局势的威胁。九个拥有核武的国家拥有总共14,500枚核弹头,其中许多安装在随时可发射的导弹上。尼泊尔的邻近地区(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也拥有核武器,且三国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
全球五个宣布无核武区的地区中,三个位于亚洲:中亚、蒙古和南太平洋。联合国亚太区和平与裁军区域中心(UNRCPD)设于加德满都,并帮助各国达成裁军目标。
国际反核医师组织(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