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aureen Hossain
联合国(IPS)—纪录片《我想要活下去:多角区不为人知的故事》揭露了哈萨克斯坦塞米伊地区的核试验对当地居民造成的终生影响。

作为出生在塞米伊的第三代幸存者,常驻纽约的国际关系法律专家托格詹·叶森巴耶娃(Togzhan Yessenbayeva)表示,她意识到核试验对她居住的社区及环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她表示,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区留下了“影响后世的诸多挑战”,时至今日人们仍需应对。
“我认为联合国的关注……不仅重要,而且必不可少。总的来说,国际社会能够认识到核武器问题,并且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她说。“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话题。但我相信,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可以作为国际组织和专家强调核裁军必要性的全球平台。”
叶森巴耶娃还表示:“我认为共同努力摆脱核威胁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在全球平台上表达这一点。这是我们国家的悲剧。我称之为悲剧,是因为对于我们哈萨克斯坦人民来说,这不仅仅是塞米伊地区或哈萨克斯坦东部的悲剧,世人也应当对我们的悲剧有所了解。”
纪录片《我要活下去 》于 2023 年在联合国《禁止核武器条约》(TPNW)的第二次缔约方会议期间首映。这部 20 分钟的剪辑版影片获得了广泛好评,针对塞米巴拉金斯克中心进行的核试验对哈萨克斯坦东部当地社区带来的影响,人们有了进一步认知。

此外,今年的《禁止核武器条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于 3 月 3 日首次放映了这部 40 分钟的完整纪录片,首映式由哈萨克斯坦常驻代表团、国际安全与政策中心(CISP)和 国际创价学会(SGI)联合举办。
这部纪录片主要采访了塞米伊镇及其周边地区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幸存者,他们是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又名多角区)后续影响的亲历者,并在此影响下艰难生存。
国际安全与政策中心(CISP)创始人兼导演阿里姆赞·阿克梅托夫(Alimzhan Akmetov)在放映会上表示,与受访者建立信任是一个关键过程,只有建立了信任,受访者才会同意与他和他的团队坐下来交谈。他指出,他们接触过的不少人都拒绝参与其中。他说,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过去经历的挫败感,他们之前曾分享过自己的故事,但往往无疾而终。
阿克梅托夫向 IPS 表示,CISP 和 SGI 决定在联合国放映纪录片的两个版本,旨在确保核裁军问题得到重视。
阿克梅托夫说:“我们认为,我个人也相信,裁军论坛,特别是《禁止核武器条约》会议,是放映有关哈萨克斯坦核试验后续影响的纪录片的最佳场所。”

“因为参与裁军问题的人士……他们可以对此更广泛、更深入地进行分享。在联合国,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参加裁军论坛。因此,与仅在哈萨克斯坦或日本展映相比,影片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他说。

自 2023 年首映以来,阿克梅托夫和他的合作伙伴应德国和爱尔兰等国家的邀请,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放映了影片的 20 分钟版本。40 分钟版本很快将在 SGI 的支持下在哈萨克斯坦和日本上映。
国际创价学会(SGI)和平与全球问题执行主任相岛智彦表示,作为该片的赞助商,SGI 的参与符合其倡导和平文化的主要使命之一,并通过缔结废除核武器联盟来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通过关注核武器的全球影响,特别是曾开展核试验的国家和地区来达成此项目标。SGI 致力于为核试验的幸存者提供平台,让他们能够超越地区范畴,在全球舞台上分享亲身经历。
在纪录片中,幸存者们分享了其社区因多角区而面临的挑战。幸存者曾谈及目睹朋友和家人遭受身体疾病的折磨,从言语和视力障碍到癌症等各种健康问题困扰着社区。这些社区中的癌症发病率很高,儿童和青少年则多罹患白血病。
纪录片展示了核试验期间的高自杀率,由此触及了核试验和长期接触辐射对社区造成的心理创伤。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这一比例尤为突出。虽然自杀事件背后的原因尚未明晰,而且针对当时时代现象的研究极其有限,但一些幸存者将其归咎于核试验。
一位受访者表示:“上吊自杀称为多角区疾病。”

与 20 分钟的版本相比,40 分钟的影片加入了更多第二代、第三代幸存者的证词。这些证词中还穿插了有关核试验及其带来的直接环境影响的视频档案资料。这些资料与幸存者所经历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视频档案资料剪辑展示了当时核试验的有关言论,包括声称土壤和水中的辐射水平最终将降至安全水平。
其中一段剪辑显示,科学家正在测试阿拜地区 恰刚人工湖(Chagan Lake) 的辐射水平,解说员声称,五十天后辐射水平将降至安全水平。至今,恰刚人工湖仍具有高放射性,又称“原子湖”。
本文由国际通讯社 IPS Noram 与 INPS Japan ,以及具有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ECOSOC)咨商地位的 国际创价学会 合作撰稿。
INPS Japan / IPS 联合国部门报告